闯出“直过民族”摆脱贫困新路子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10日  作者:周平  来源:转载  点击:
闯出“直过民族”摆脱贫困新路子
2019-06-04   作者:周平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3年多来,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于2019年2月19日至25日接受了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闯出了一条边疆直过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成功路子。

实现决战决胜奋斗目标。沧源县全体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谆谆教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边境“直过民族”摆脱绝对贫困、赢得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成效真实的要求,聚焦脱贫摘帽目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和“七个一批”路径,攻坚克难,砥砺前行。2014年至2018年,全县累计脱贫11171户4159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11679户43211人减少到508户1613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7.5%下降到2018年的1.33%,累计脱贫退出5个贫困乡(镇)、6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村退出率达95.52%。

书写千年圆梦光辉篇章。沧源县立足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这一最大的县情实际,抓住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滇西边境山区片区县,直过民族精准帮扶重点县,沪滇帮扶县的重大机遇,以“直过民族”彻底摆脱千年来的绝对贫困为目标,凝心聚力促脱贫。在脱贫攻坚中,沧源县各级干部职工始终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相信群众。通过努力,佤山贫困群众由长期存在的等靠要思想转变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等不靠、自我发展,通过辛勤劳动、发展产业,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涌现出了带领全村群众闯致富新路的糯良乡怕拍村党支部书记卫明祥、岩帅镇班驮村光荣脱贫户鲍三木张等一批脱贫典型。贫困群众吃饭、穿衣、住房、就医、就学、就业、养老等民生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农村地区水、电、路、网、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佤山机场建成通航,特色产业巩固提升,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探索摆脱贫困成功路子。三年多来,沧源县始终坚持立足县情,一切从沧源的实际出发谋思路、定政策、抓落实、促脱贫。党建扶贫“双推进”的成功实践,推动全县65%以上的农村党支部达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形成了农村党员人人带头发展致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风气,进一步筑牢了基层党的战斗堡垒。“123”基层党建模式,使222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帮带1490户5891名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以乡镇为单元,组建扶贫开发公司;以村为单元,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公司+村党组织+基地+贫困户”“村党组织+合作社+贫困户”“社员示范户+贫困户”等模式,推进特色产业向规模化、组织化方向发展,让群众自家生产的农产品走出大山,为群众创业致富开辟了新的通道。在临沧市首家建立生猪全产业链“封闭式”运作模式,为全县生猪产品构建了便捷、畅通、高效、稳定的产销流通渠道。芒卡镇引进沃柑高技术含量产业,留守农民“变身”企业员工。班洪乡“订单+保险”模式,让“小米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等诸多好做法、好经验,使全县彻底消除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

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基础。沧源县始终坚持把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治理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围绕精准方略,扭住关键重点,突出基层导向,实行县委常委挂包乡(镇),县处级领导和“挂包帮”定点扶贫单位挂包村(社区),干部包户的“三包”机制,93个村(社区)全部派驻工作队,省市县乡累计选派1089名干部驻村、4072名干部挂包贫困户,1200名干部挂包非贫困户,实现了对辖区农户挂包的全覆盖,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扶什么”的问题。通过开展“户户清”、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提升人居环境行动、到挂钩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等活动,全县广大干部辛勤履职、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在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中涌现出一批脱贫攻坚标兵,许多社会爱心企业、爱心团体、爱心人士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鱼水一家亲”氛围更加浓厚。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遴选124名青年优秀分子进入村级班子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使村级“两委”班子更有活力、更有战斗力,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在全县93个行政村下派了驻村工作第一书记,他们以身作则、不畏艰辛,用真情赢得支持、率先垂范引领群众,涌现出了岩帅镇新华村第一书记赵德栋,芒卡镇焦山村第一书记李宝银,勐来乡勐来村第一书记李永昌,班洪乡班莫村驻村工作队员吴云春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越来越坚实,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越来越强化。

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大考场,作为检验干部能力的“试金石”,把干部拉到一线磨砺锤打。从不会做基层工作到熟悉基层工作,从不会做群众工作到熟悉群众工作,从不会做项目工作到熟悉项目工作,从不会抓产业发展到熟悉产业发展。广大干部在脱贫工作中真作为、敢作为,能作为、善作为,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为贫困群众出点子、解难题、干实事,在脱贫攻坚一线真正磨练了意志、锤炼了作风。在这场硬战中,锻造了一支思想铁、纪律铁、队伍铁、基础铁、责任铁的“沧源铁军”。

展示世界佤乡时代风采。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立足“直过民族”地区所保留的原汁原味佤族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以“让世界佤乡名扬四海,让阿佤人民永唱新歌”为美好愿景,坚持走文化与生态深度融合的旅游产业发展之路,助推脱贫攻坚,厚植跨越发展基础。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中国佤族新米节,沧源国际佤族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彰显独特魅力,《族印·司岗里》大型佤族歌舞剧向世人全景展示了佤族繁衍生息的传奇脉络,以佤文化为载体的国际旅游精品城市建设初具雏形,佤族文化由群众“自娱自乐”变身为沧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全县广大贫困群众依托旅游关联产业迈出了脱贫致富步伐。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三年多来,沧源县坚持把实现贫困摘帽目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用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产业发展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不断健全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为实现“治理有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村民自治能力的提升为乡风文明筑牢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今后两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持续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期,更要坚持以乡村振兴引领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让产业更旺、让环境更美、让乡风更好、让基层更强,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