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大漫灌”为节水灌势在必行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25日  作者:采编李晓莉  来源:转载  点击:

“大漫灌”是指不论地形、土壤、墒情和作物生长节律进行灌溉,是一种粗放的耕作陋习,有下列危害:
导致土壤盐碱化。我国北方和西部很多地区气候干燥,土壤水分蒸发快,大漫灌使地下水位上升,形成毛管上升水,盐碱随水来,水去盐碱留,从而使农作物低产或生长受阻。
    浪费严重。会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低,降低肥效,形成渍凹,加速土壤板结,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
    污染环境。农田排放的废水极易造成面源污染,流入江河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江河水成为劣质水,难以利用。
    节水灌溉是指以较少的灌溉水量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以下节水灌溉措施较为可行:
    工程节水。沟渠防渗、管道供水、控制灌溉能优化水资源配置利用,使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节约人力成本,并能有效降低农药、化肥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提倡滴灌。滴灌是一种可以控制水量、实现肥水一体化的新技术,既可以减少用水量,减少土壤养分流失,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保持土壤团粒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有利于获得优质高产。
    改进漫灌。漫灌目前仍是一些农作物的灌溉方式,但是,可以改大漫灌为“一过水”、改平地漫灌为沟畦灌溉,也可以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合理给水,还可以对全田进行地膜覆盖,减少浇水次数。
    减少排污。水体污染在各类环境污染中的比重占到约60%,而农业用水排放造成的污染在其中占了很大比重。倘若摒弃大漫灌陋习,就能大大减少农业污水排放,还江河以清白,让农田真正有水可灌。
    我国是世界上缺水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左右,但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而发达国家则高达0.7~0.8。可见,节水灌溉不仅是农业节本增效的现实要求,而且是我国建设“两型农业”的长久之计。
    “老三段”施肥法,是将复混肥作基肥深施,磷二铵作种肥浅施于种子下方并隔开,尿素作追肥在拔节(或分蘖)期施。其优点是:可以在不同年份稳定获得较高产量,安全系数大,肥料利用率较高;其缺点是:费时费工,在农村劳动力成本攀升的情况下,许多农民越来越不愿采用。
    “一炮轰”施肥法,是将作物全生育期所需的肥料一次性作基肥施入,以后不再施肥。其优点是:简便省力,在雨量较少的地方对某些旱作作物有一定增产效果;其缺点是:浪费较大,肥效因地、因时、因作物而有差别、不稳定,此外,容易产生肥害或脱肥。
    作物品种和土壤肥力是施肥的基本依据,农民朋友要据此采取不同的施肥方法。
    首先,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量,在合适的时间施肥。一般而言,有机肥料包括厩肥和绿肥,最好在播种前施入,以便肥料分解和矿化;化肥,例如氮肥,大多数作物在苗期需要氮素不多,但随后的生长旺期则需要高量氮肥,宜逐次适量追施。由于氮肥很容易损失,在降雨量不大的地区,对于生长期短的作物,为了节省劳力,可在播种时“一炮轰”施入,除此之外,就要分次施用。
   其次,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肥,缺什么补什么。如磷肥通常在播种时作基肥一次性施入,但在固磷能力低的土壤上,可在播种前撒入;含磷量中等的土壤,可以每隔2~4年施用一次磷肥,以保证土壤磷素水平不下降;低磷水平的土壤,一般在播种时集中施用。
    再次,要根据季节施肥。如钾肥一般应在播种时作基肥施入。
    总之,无论是常肥还是微肥,最好是以测土配方为依据,根据不同地块、不同作物,采取合理的施肥措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