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气象新

发布日期:2014年07月04日  作者:采编李晓莉  来源:转载  点击: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见闻

 

    3月18日,记者来到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现场观摩家庭农场发展情况,探寻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发展家庭农场  激发生产活力
    3月的泖港镇,春意盎然。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随处可见种着各种蔬菜的标准化大棚、大片黄灿灿的油菜花,大面积连片的水稻田已经收割结束,正在进行深翻。
    在李春风的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下车,一脸憨厚的李春风高兴地迎上前来。他向大家介绍,他从2007年开始承包经营家庭农场,发展至今,承包土地由最初的117亩扩大到340亩,猪舍面积达1062平方米,存栏肥猪533头。“我家是‘种粮+养猪’结合的家庭农场,水稻收割后,秋播实施二麦(大麦、小麦)、绿肥、深翻‘三三制’轮作,全程机械化操作管理,采用秸秆还田、猪屎尿还田等措施,既肥了田,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去年,我家养猪的收入有七八万元,种植水稻收入20多万元,家庭农场一年的总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李春风说。
    在整个松江区,像李春风一样通过经营家庭农场尝到甜头的农户比比皆是。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松江区从2007年开始探索发展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并从2008年起,结合粮食生产和生猪养殖,发展“种粮+养猪”型家庭农场。截至2012年底,松江区家庭农场已发展至1206户,包括种养型、专业种粮型、机农结合型,总经营面积占全区粮田面积的80%。2012年,泖港镇还开始试点组建蔬菜种植家庭农场。


    通过发展家庭农场,松江区不仅粮食和生猪产业得到发展,耕地和生态环境也得到保护和改善,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有效转变了农业发展方式,农业专业化生产水平和专业农民的收入也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全区家庭农场户均年收入10万元左右。

完善运行机制  加大扶持力度
    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具备哪些优势和条件?家庭农场如何发展及管理,有些什么要求和限制,准入和退出机制是怎样规定的?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配套措施有哪些?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记者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
    据了解,近年来,松江区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使得扎根农业的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量得到提高,有条件扩大种植规模。此外,松江成熟稳定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机械化的全程操作管理技术,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而松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了财力支持。
    据泖港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泖港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以农民承包土地委托村委会统一流转的方式,开展家庭农场建设。泖港镇按规模建立家庭农场准入机制,确定了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为100~150亩,在此基础上择优选择经营者,每年对家庭农场进行3次生产经营考核,不合格者按照退出机制实行淘汰。镇上对家庭农场户进行分级技术培训并颁发证书,经营情况好的家庭农场可延长承包期。
    为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松江区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意见》,规范土地流转费及种粮补贴。随着近年粮食价格的上涨,土地流转费补贴由2007年的每亩200元降至100元。松江区还实行了家庭农场土地流转费指导价格,即每亩土地流转费用以250公斤稻谷的市场价来折算。同时积极推广种养结合补贴、增加农机补贴,给予家庭农场贴息贷款等扶持。
配套服务措施  助力家庭农场
     为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家庭农场,松江区组建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为家庭农场提供农作物种植管理技术、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及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走进上海浦净蔬菜专业合作社,产品展示大厅里整齐摆放着合作社的特色产品,除了主产品松江大米外,还有黄瓜、辣椒等各种蔬菜和草莓等水果,以及泖港土糕等多种土特产。在产品包装车间,合作社的员工正忙着给各类产品装盒、装箱、打包。一名正在给草莓装盒的员工告诉记者:“为保证产品新鲜,我们的蔬菜、水果都是订单式生产,像草莓就是订单式采摘配货,包装好的草莓每公斤的售价达60元。”
    据介绍,该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公司+基地(家庭农场)”的合作模式,推行订单式农业,对社员提供产前信息服务、产中技术指导、产后产品销售,专注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及品牌打造。同时,合作社采取直供配货、团购、专卖店、网上订购等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和市场需求。
    除了一批像“浦净”这样的生产型专业合作社,松江区还组建了3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对家庭农场水稻生产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
     此外,松江区进一步强化配套措施,建立粮食种子繁育供应基地,实行水稻良种区统一供种;建立农资超市,为家庭农场提供农药统一到村服务;协调做好水稻收购工作,全区建成产能1600吨的粮食烘干设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