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标探讨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1日  作者:游承俐 孙学权  来源:转载  点击: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指出,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彻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云南省是一个山区农业省,山地面积占94%,与全国相比,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劳动生产率和耕地产出率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也较弱。在云南建设现代农业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探讨云南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云南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应是提高土地产出率

  云南建设现代农业的首要目标选择,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分析:一是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建设能力的强弱;二是评估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农民投入现代农业建设能力的大小;三是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报酬差异的高低,非农转移的进展情况;四是当地的地理位置、地形、耕地、水等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和生产潜力。从这四个方面分析云南的实际情况后,我们认为,当前积极发展云南现代农业的首要目标应选择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土地产出率,是保障云南粮食及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需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粮食安全参考标准,国家权威机构认为,我国人均400公斤粮食必不可少,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2005年我国人均粮食380公斤左右,云南省人均粮食只有340.4公斤。因此,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安全应是云南省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标。

  提高土地产出率,是挖掘土地产出潜力、促农增收的需要。云南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由于单产低,人均拥有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比全国人均水平低得多。全省人均占有森林面积4.5亩,荒山荒地4.4亩,这些土地资源量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在云南提高土地产出率有很大潜力。

  提高土地产出率,是发挥农业从业人员劳动效能的需要。云南农业劳动力多,财富创造值低,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5.5亩,全国为6亩左右,两者相比为1:1.09,而两者创造的农业增加值比为1:1.8,因此,进一步发挥云南劳动效能具有很大的潜力。

  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云南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首选,符合当前的经济与技术水平。根据云南山地多,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动生产率低的实际,应把提高土地产出率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选,而不是一味地只强调提高劳动生产率。目的是通过提高土地产出率,促农增收,在此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才有现实依据。从全国农业较发达省份的情况来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是农业劳动力大幅度转移,每个劳动力担负的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农业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高;以机电为动力的机械化作业取代人畜力。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二、三产业具有大规模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以及较强大的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能力。对云南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适宜山区、丘陵区农林牧主要作业的机电设备、设施和方法。这些都有待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持续提高,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以及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到二、三产业后方能实现。

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几点措施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提高对农业生产的可调控程度,着力提高中低产田的生产能力。云南省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全省农业平均单产低,主要因素是中低产田比重大,产量低。另一方面,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也大。所以,提高中低产田的生产力是提高耕地产出率的重点,也是难点。中低产田生产力低的原因主要是雨养农业,靠天吃饭;坡地多,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高寒山区,复种指数低等等。当前主要的措施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田水利事业,将其逐步改变为可灌溉农业,加强小水流域治理,改善生产条件。

  努力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的比重。2004年,云南省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6%,其中旱涝保收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2%。这个情况说明,全省的农业生产主体是靠“天时”,人工可调控的范围较小。研究如何提高耕地产出率,主要的就是要通过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积极推进用现代化物资装备农业,实现有选择的机械化。在平坝地区,在客观需要和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农、林、牧、渔业部门的主要作业应积极地、逐步地实行机械化作业,提高效能。在广大的山区和丘陵地区,在客观需要和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农、林、牧、渔业部门的主要作业应推广小型、适用的农用机电设备,全部或部分地替代人畜力操作。对化肥、农药的使用,当前应研究如何提高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努力减少农产品的化学物质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适当发展设施农业,高产值的农作物是发展设施农业的重点。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可控利用光、热、水份,这是山区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加大力度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科技对土地产出率的贡献率。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是山区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决定性因素。过去,云南省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为全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潜力,在建设山区现代农业的伟大事业中继续更好地建功立业。一是要进一步明确云南省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工作的主要任务。全力参与全省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全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应成为云南省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崇高目标。二是建议改革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脱节的体制,同时建立有利于科研人员发挥作用的公平透明的项目设立机制。生产需求项目应主要来自农业生产与经营第一线,竞争性项目与基础性公共服务项目应有一定的比例。要把为农服务的贡献率作为衡量农业科技工作者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使农业科技人员把促进农业发展和提升自身价值相结合,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农增收的实践中求得生存,赢得发展。三是各级财政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迅速改变目前有的农业科技与推广单位因经费紧缺,“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况,应从财政供给上使其既能养兵,也能打仗。

  用市场经济的理念经营农业。农业生产者是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生产,是仅仅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安排生产;还是根据市场需求,为了使农产品作为商品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换而安排农业生产。这是两种不同的经营理念。前者是传统农业的经营理念,后者是现代农业的经营理念。当前,云南农业的发展尤应强调现代农业的经营理念。比如,在如何发展特色农业的问题上,我们的关注重点是依据某些农业资源条件的特有性、优越性来制定生产计划,以其达到有较大规模为成就为终结。如果按市场经济的理念来经营,这个过程就应反过来,首先是调研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的规模及要求、市场供应情况,再根据我们的资源条件发挥优势,生产出有市场需求而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严格地说,只有根据资源特点生产出能够卖得出去的农产品才能称为特色产品。重要的不是我们能生产什么,而是在满足社会消费需求上我们能做什么。因此,担负农业农村指导工作的同志在注重指导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应注重组织市场需求调研,以市场需求引导生产。在这个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同时,推进现代农业经营理念的建立还应该强调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服务。

  确立发展建设大农业、大林业的方针。这就是要突破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的框框,充分利用全省农村的广大空间,把山区的各种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向农业、林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农增收。这方面可做的事很多,当前强调四点:1.发展农林牧渔产品的加工业,增加其附加值。全国规划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1。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方面,云南的潜力很大。2.发展农村旅游业。据调查,现在城里人50%以上愿到农村休闲度假。一个旅游点一般可以安排300人左右就业,附近1000个左右农户沾光。国家旅游局2007年将开展“百千万农村旅游工程”,即重点发展100个县、1000个镇、10000个村的农村旅游事业。云南省拥有丰富的农村旅游资源,又有较好的旅游业发展基础,政府应大力倡导、规划、组织、支持发展农业旅游业,使云南农业旅游业做强做大。3.发展能源作物种植,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生物质开发利用是当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2006年12月,农业部生物质工程中心成立。据林业部介绍,种子含油率在40%以上的植物有150多种,能够规模培育利用的乔灌木树种有10多种。目前已在开发利用的有麻疯树、黄连木、油桐等资源。云南省荒山荒地和宜农荒地面积很大,发展能源经济林木种植的潜力具有明显优势,且已参加到国家计划之中。目前的问题是要加强调研,了解国内外的进展、动态,关键技术的突破情况以及商品化前景,把能源林木和能源作物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按完整的产业链进行研究,做好规划和市场调研,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支持措施。4.发展有机食用农产品。现在城里人讲究吃得安全放心,市场上农产品优质优价趋势日益明显。我们要引导农民向此方向发展。

  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减少农村人口的数量和比重,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这是云南省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土地产出率各项措施得到落实的基础性条件。再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旦面对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农村文化教育包括农民成人教育,面对低素质的农民群众,都不可能落到实处。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与此同时,要针对云南山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下大力抓农民文化教育,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多种渠道的农业科技和实用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经过长期坚持,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游承俐  云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研究员

    孙学权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第3期 2007年3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