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授”朱有勇

发布日期:2011年12月12日  作者:管理员  来源:原创  点击:

朱有勇,男,汉族,1955年11月生,云南个旧人。1974年2月参加工作,1977年考入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198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7年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硕士毕业,1996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留学回国,任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2000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任国家农业生物多样性工程中心主任,博导,并兼任英国Wolverhampton大学和荷兰Wageningen大学博导;2004年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2006年任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1年12月8日,中国工程院在北京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今年中国工程院9个学部共产生54名新院士。其中,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朱有勇教授当选院士,成为我省农业系统第一位院士,也是继昆工戴永年院士、云大陈景院士之后,在滇高校的第3位院士。

1982年朱有勇教授开始从事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科学研究。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生物多样性是控制病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基本明确了作物品种搭配和时空配置控制病害的原理和机制,发明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专利技术30余项,建立了应用推广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形成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实用技术。2000年,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研究结果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NATURE上作为封面文章发表,探明了品种多样性控制病害的基本效应、作用和规律,解析了遗传异质、稀释效应、物理阻隔、协同进化和微生态气象条件变化等因素控制病害的机理。2001年该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技术;2002年发明了麦类与蚕豆、油菜与蚕豆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2003年发明了玉米与马铃薯时空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2004年发明了玉米与魔芋时空优化控制病害技术;2005年发明了玉米与辣椒优化种植技术;2006年研发了烤烟与玉米时空优化配置技术;2007年研发了甘蔗与玉米、甘蔗与马铃薯时空优化栽培技术;2008年,朱有勇教授发明的一系列作物多样性时空优化技术被云南省政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全省大力推广,三年内普及到适宜推广面积的百分之九十。

朱有勇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控制植物病害的基础、应用基础和示范推广研究,初步揭示了生物多样性控制病害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在国际上创建了“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和技术”和“生物多样性控制植物病害理论”,经过国内外数千万亩的示范推广,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标志该成果的学术论文“Genetic Diversity and Disease Control in Rice”2000年在英国的《自然》杂志全文发表,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评价和普遍认可。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专著5部;获国家专利5项、国内外科技奖12项。2000年至今,他任云南农业大学首席教授,英国Wolverhampton大学、荷兰Wageningen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41人、博士研究生8人、留学生5人、本专科学生400余人。

至今,朱有勇教授首席主持了973项目,主持完成863、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发展银行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研发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亿余亩,为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提供了成功范例。在NATUR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5部。

朱有勇于2001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04年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稻米年科学研究一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得国际农业磋商组织(CGIAR)优秀成果奖、云南省自然科学研究一等奖等国际、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4项。曾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高校名师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推广标兵、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兴滇人才奖等荣誉。2005年度全国十佳三农人物获奖人之一。

在世界权威性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他是中国农民心目中的农民教授;在国际稻米年颁奖典礼上赢得殊荣,他是中国农民心目中的农民教授;站在制高点上的农业科学家最大的欣慰,那就是:农民需要什么,就去研究什么,农民称我农民教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