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18日  作者:管理员  来源:原创  点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而伟大的社会工程,它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需要破解各种社会矛盾,理顺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现结合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和国家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谈谈今后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重点处理好“十大关系”。

一、处理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主要依赖于政府的大力扶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三农”自身的发展。其中,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了组织和领导者、政策制定和实施者、扶持和推动者,起主导作用。从目前看,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但也出现了大包大揽、唱独角戏、不尊重农民意愿的问题。农民的主人翁地位和主体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成了受益的“旁观者”。广大社会力量(经济组织、社团、知名人士、志愿者)参与的热情不高,新农村建设没有形成合力。在处理三者之间关系中,政府、农民、社会力量要恰切定位,明确角色,不可越俎代庖。今后,要不断进行机制创新,通过制度设计和安排,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要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形成新的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三方”齐抓共管,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处理好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之间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动员和组织人、财、物向新农村建设倾斜。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撬动市场“无形之手”,使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处理好好二者关系,防止出现“一手硬、一手软”。一要准确定位,在整合社会公共资源、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制定支农扶农惠农政策和优化发展环境方面下工夫,防止缺位、越位、错位。二要尊重价值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防止出现“政府代替市场、排斥市场”的问题。三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专业、行业协会、商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创立和发展,发挥“第三只手”作用。

三、处理好体制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破除制约“三农”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进行制度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改善,同时还应看到这一基本制度还需完善和充实。农民小生产者这种经济组织形式抗风险能力弱,不便开展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农民解放程度不够,乡村社会官方权力过剩;城乡、工农差距逐步扩大,出现了逆城市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今后,应下力气解除对农民劳动力束缚,落实国民待遇,给其同等的民主政治权利、自由迁徙权利、发展权利、国民财富占用权利;应进一步放活农村组织,给民间组织平等的法人权利;应放活农村基层政权,实现乡村社会自治。

四、处理好试点先行与整体推进之间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点多、面广、线长。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处理好好试点先行与整体推进之间关系。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的原则,整体推进;另方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从目前来看,试点村新农村建设开局较好,而未被列入试点示范的村庄,很少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和公共资源,整体推进力度缓慢,“吃偏饭”、“不平衡”、“差距大”问题严重。这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注意处理好二者关系,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加以完善,真正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共同发展。

五、处理好长远目标与短期利益之间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这要求必须处理好长远目标与短期利益之间关系,扎实稳妥、持之以恒地抓好新农村建设。从长远看,按照国家政策,编制好规划,让广大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美好“愿景”。从中期看,力争三五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新农村,坚定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从目前看,应从破解农民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养老难等难题入手,投资些“短、平、快”项目,让农民得到实惠,增强其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六、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提高之间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进行乡村基础设施、基本农业基础设施和新村庄“硬件”建设。同时,还要不断增强“软件”服务水平、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和推进民主化进程。相比“硬件”建设,“软件”提高的任务更重、工作更多、程序更杂。要不断加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由官本位体制向民本位体制转变,由收刮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要不断加强农村融资、信息、人才、创业、技术、物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不断加强农村医疗、养老、文教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技能、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法制的新型农民。

七、处理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其中,物质文明为“物质基础”,精神文明为“智力支持”,政治文明为“政治保障”,三者缺一不可,协调发展。今后,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启动创业富民示范工程,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要不断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诚实守信的教育,不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深入开展法制教育。要不断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行村民自治,探索和推进乡镇一级直接选举。

八、处理好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处理好好乡村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乡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一是传统乡镇管理体制造成官方权力强化、民间权力弱化、官本位体制和民本位体制发展不协调;二是政府职能没有根本转变,一些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差,工作方式粗暴简单,不按原则办事;三是农民素质不高,运用国家政策和法律能力不强。今后,要不断理顺乡村一级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树立服务意识;要以民为本,走群众路线,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要从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和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入手,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九、处理好城乡之间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黑龙江省已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条件。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处理好城乡、工农之间关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增强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村的力度,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城市要通过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政府以更多的资金投入“三农”创造条件。同时,不断出台政策,加强制度建设,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十、处理好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在处理三者关系中,要充分依据地区优势,走特色经济发展之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实行专业化经营。具体说,一要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产业化经营,推动“工业带动型”新农村建设。二要挖掘和发挥旅游资源潜力和优势,推动“旅游休闲带动型”新农村建设。三要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推动“商贸物流带动型”新农村建设。四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动“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带动型”新农村建设。五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推动“劳务带动型”新农村建设。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局综合法规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