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水果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15日  作者:采编李晓莉  来源:转载  点击:
“红果”会更“红”

 

    地处滇南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省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春早夏长冬迟的气候特点、良好的光照条件和充沛的雨量,对于水果生长非常适宜。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红河州把水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谋划,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基地建设、技术推广、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强力推进产业建设。如今,水果产业已成为助农增收和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近期,本刊记者走进红河州,走访部分种植基地,与水果种植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龙头企业负责人、各级农业部门的同志广泛交流,探寻红河水果产业发展的轨迹。
    红河州地处滇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十分突出,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滇南生物基因库”。州内雨量充沛,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香蕉、石榴、柑橘、葡萄、梨、杨梅等十余种水果的生长,培育出丰富多样的水果资源,打造出蒙自石榴、石屏杨梅、弥勒葡萄、建水脐橙、泸西梨等众多名优水果品牌。


    经过30 多年的发展,目前水果已成为红河州的特色优势产业,其种植规模、面积、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截至2013年,全州水果种植面积达152.34万亩,总产量176.28 万吨,总产值达27.6亿元。其中,建成名特优水果基地98万亩,占全州水果种植面积的64.3%。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后,州委、州政府始终把水果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红河州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特色水果要以调整品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通过无公害化生产、产品深加工和水果采后加工、储运、市场体系建设等方式,打造“红果”品牌,实现水果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力争到2015 年,水果总产值达到50 亿元。
    在红河州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至2013 年,全州已有47 家企业和单位通过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水果)认证,累计认证面积41 万亩。全州以石榴、香蕉、柑橘、梨、葡萄为主的5 种果品多次获得国家金奖及部省级以上多个奖项。目前,蒙自市已成为“中国石榴之乡”。
    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比如,区域布局规模普遍较小,品种结构不尽合理,管理粗放,科技水平不高;果园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配套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品牌意识不强,没有把产品转化为商品,更没有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市场竞争力较弱;缺乏大规模、高档次、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对水果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尚未形成集群效应。
    如何破解水果产业发展中的瓶颈?红河州结合实际,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打造以香蕉、荔枝、芒果、猕猴桃为主的南部百万亩优质热果园及以石榴、柑橘、葡萄、梨、杨梅为主的北部百万亩优质特色水果园;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科技推广应用及创新力度,创建无公害、绿色水果示范基地;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果园。力争到2020年,全州水果种植面积达到200 万亩,产量达300万吨。红河州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资源及气候条件,发挥好独特区位优势,变气候优势及区位优势为水果产业优势,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延伸产业链,“红果”必将会更“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