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故事》姜慧:云南茶山女儿的致富路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5日  作者:外培部  来源:  点击:

姜慧,女,哈尼族,1983年9月生,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人。2023年参加云南农业大学承担的云南省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在学习中表现优异被评选为“优秀班干部”。姜慧满怀感激地分享了 “头雁”学习给她带来的深刻影响,她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基层的深切关心与大力支持,这个机会让她和同学们有幸迈入大学课堂,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想。她们不仅学到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还激发了创新思维。这样的慷慨施教学习,如同云南灿烂的阳光,温馨而充满希望,照亮了每一位在农业领域辛勤耕耘的头雁前程。

在她与老师们和各行各业精英的深入交流中,她不断反思自己的成长轨迹,并及时做出调整。首先,她坚持传统手艺,同时勇于创新,让古老的技术在现代重放异彩。其次,有守护净土的决心,面对自然灾害——无论是霜冻、洪水还是病虫害,她们总是保持警惕,用最朴实的方式与自然抗争,守护着那片茶园。尽管挑战重重,她们依然执着于有机耕作,坚决科学肥料和用药,这不仅保护了土壤和水源的洁净,也确保了茶叶的自然健康,即便这意味着增加成本和减少产量。此外,市场的波动性对她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茶叶价格受市场需求、产量波动、外贸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大多超出了茶农的控制。丰年可能遭遇价跌,荒年可能导致收入骤减,给茶农带来经济上的不稳定。为此,她提供给社员一个最低收益保障,但不设上限以激励更高的生产积极性。面临市场经济的大潮,小规模茶农需要与大品牌和规模化生产的强权竞争,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突围而出,就必须依靠茶叶的品质和独特性,这无疑要求更多的投入和管理上的精细化。对于资源有限的茶农而言,这绝非易事。同时,寻找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建立品牌认知,也是她们必须应对的挑战。

2007年,她跟着父母开始踏上农业之路,种茶、做茶,一晃眼,在茶叶这行摸爬滚打已经足足17年了。2018年,她创办了益云归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到了2022年,她又跟几位志同道合的茶农共同成立勐腊向茗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23个理事单位,总人数299户,古树茶亩积4.8986万亩,年产量84.081吨,年售额5792.1万元;幼茶树亩积2.0492万亩,年产量109.766 吨,年售额4214.8万元;覆盖小合作社11家;建档立卡户21户;退伍军人3户。

她一门心思扑在制茶上,为了泡出一杯上等好茶,她勤学苦练,从基础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自己的制茶技艺,从初级一直考到高级制茶师,并且顺利拿到了资格认证。不止如此,她还拿下了高级茶艺师和高级审评员的证书,真正成为了茶叶界的行家里手。

身为一个茶农,她干的活儿可不只是种种茶叶、摘摘茶那么简单,包含了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度以及对茶叶变化的精细感知能力。在种茶路上,总免不了要面对各种没法预测的难题和考验,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那股子不屈不挠的劲儿。制茶这份辛苦活儿,累的不光是体力,经济上的压力、心理上的负担一样不少。一杯有温度的茶,不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段蕴含着深厚情感与自然故事的旅程,在这一杯茶的背后,凝聚了她们对土地的深情、对传统的尊重、对家人的责任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它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她们不畏艰难、坚守信念的见证。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她将继续坚持有机种植、守护自然纯净的初心,同时积极拥抱创新,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和生产技术。建立强有力的品牌,讲述茶的故事,通过多渠道营销拓宽市场。她将与茶农紧密合作,提升消费者对健康生态种植的认识,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面对市场波动,灵活调整策略,利用政策和科技手段降低风险。此外,探索国际市场,将优质茶叶推向全球,也是她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如此,她不仅能够为茶农们带来稳定的收益,更能在保护地球家园的同时,让茶文化焕发新生,持续传承下去。

帮扶导师:康心蕊 讲师 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导师点评:姜慧同志深切的热爱着她家乡的那片茶园,从跟着父母开始踏上农业之路,种茶、做茶,到她创办了益云归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总经理后,又跟几位志同道合的茶农共同成立勐腊向茗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她因为对茶叶的 热爱和对家乡的热爱,一直积极而努力的在学习和实践。为了做好这件事,她不畏艰难、勇敢进取。不断加强对种茶、茶叶、营销等知识的学习,积极而乐观的应对各种挑战。她的身上有着大山女儿的质朴和勇敢,也立志于带动着家乡,纯朴的村民一起共同走向富裕的道路,是头雁也是领航员。真正的起到了“头雁展翅飞,产业振乡村”的模范作用。


关闭